总体兵团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兵团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坚持“五位一体”布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在5月新发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仅生态文明类指标就达11个,占全部指标的四分之一强。9月,为进一步了解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依托主体功能定位和自然禀赋差异创造性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兵团调查总队组织一师、四师、七师、十师调查队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
一、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情况
兵团成立以来,在戈壁荒滩植树造林,开垦良田,建设了一道道的农田林网,形成了一片片绿洲;在两大沙漠边缘建设绿色屏障,保护农田,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兵团进一步发挥生态卫士作用,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有效地防治了风沙对绿洲的侵害,使生态环境又有了进一步改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兵团上下正在通过产业规划等方式着力研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有序再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循环经济模式,已成为兵团经济发展新理念。
(一)基本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氛围
一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工作机制,对领导小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将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形成生态文明“大宣教”格局。四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创建文明村镇发展目标,围绕“生态、宜居、宜业、特色”规划城镇建设;同时加快完善和制定城镇、工业园区、农业、产业、文化等规划,以规划为统领,统筹产业与民生、发展与生态有效结合。七师以师建设局(环保局)、林业局为主要负责单位,按照环保规划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区内重点企业环境管理及治污设施运行情况全面监管;开发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城镇建设转型升级,实现“湖清、河畅、水净、景美”生态文化文明体系。十师以创建国家级和兵团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着力完善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国务院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同意新增部分县(市、区、旗)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批复》新增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单中榜上有名。兵团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宜居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二)区域环境生态治理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一师阿拉尔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风沙对农作物侵害严重,一师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机遇,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建设“359”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工程[1],建成五道绿色屏障、两条绿色长廊、绿树环抱六个团场及四大水库,在农区外围和风沙前沿营造50—200米宽的大型场界林和防风固沙基干林,逐步形成网带片相交错、乔灌草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建成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的绿色屏障,累计造林122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0.2%,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创造了“人进沙退”的奇迹。七师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每年投资1亿多元植树造林2万多亩,2016年,七师持续推进生态林网体系建设,完成了农田防护林3.12万亩;边缘连队风灾风口区域大型防护林一期工程75公里、0.61万亩;打造了以217国道、滨河大道、奎克高速、青北公路(124-125)等为重点的“四纵四横” 辖区主干道路林,总长500公里、1.2万亩。十师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通过争取中央环境专项资金,空气环境质量监测业务不断拓展,城市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空气质量好于II级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环境面貌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城镇化建设推动团连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四师73团作为师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安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东伊犁河谷最大的湿地“白洋淀”蜿蜒而去,城北水量充沛的伊犁河穿境而过,城南六条水系沿城顺势而下,城镇中心区绿化率43%,公共绿地面积50公顷,人均绿化面积45平方米,团场职工自愿为城镇绿化捐赠风景树3160棵、观赏鱼5000余尾,义务劳动3.5万人次完成321.5万棵(株)各种绿化苗木、花卉的种植工作,职工群众自觉爱护环境、自觉捡拾垃圾的文明习惯已蔚然成风。七师致力打造花园式小区,结合城镇化建设,统筹布局天然气入户、集中供热、棚户区改造,“拆一栋危房,建一片绿地”,全师城镇天然气普及率93%以上、集中供热普及率94%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77%、绿化覆盖率39.7%,城镇面貌焕然一新;123团、124团、137团创建了“兵团级生态团场小城镇”。十师大力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强化了畜禽养殖环境的管理,减少畜禽养殖废水的排放,已有4个团场小城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6个团场小城镇获得兵团级生态乡镇称号。
(四)农业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取得新进展
一师阿拉尔市属极端干旱纯灌溉型绿洲军垦新城,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限额引水十年来,一师围绕农业现代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成节水增效示范区、残膜回收示范单位、智能化水情自动监测自动测报系统等,全师农业灌溉模式已从节水型转变为节能型。“十二五”期间,渠道防渗率提高48.6个百分点,新增节水能力1.8亿立方米;高新节水面积32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5.8亿立方米,亩均毛灌溉用水量下降到530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降至78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提高0.07个百分点,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2013年11团还获得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称号。四师设立的金岗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引资256亿元,31家企业入驻园区,已建成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个,万亩有机设施林果园区1个,万畜精养基地15个,万亩有机水稻基地1个、万亩制种玉米基地1个。七师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各类作物茎杆全部还田或用作牛羊饲草;农家肥使用量加大,化肥使用量减少;农田节水灌溉率90%以上;残膜回收率85%以上。十师建立有机食品生产基地3个。
(五)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师以阿拉尔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建立了严格的招商引资制度,入驻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就融入循环经济理念,构筑企业内部的循环产业链,已以形成“电力-建材”、“化工-纺织-建材”等产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763吨,COD排放量减少991吨。七师督促重点企业先后投入2亿多元进行脱硫、脱硝、除尘、污水治理等污染治理工程,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每年削减二氧化硫7000吨、氮氧化物4000吨、COD 3300吨、氨氮200吨;认真落实“奎屯-独山子-乌苏”区域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按照《奎-独-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要求,组织编制《第七师落实奎屯-独山子-乌苏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年度分解方案》,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团场、各有关单位。制定了《第七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顺利完成污染减排和大气联防联控工作,防止出现环境突发事件,遏制环境污染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提供保障;完善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建成七师污染源监控中心,各重点工业企业均建成在线监测并与师监控中心联网, 2015年可控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在线监测系统安装率100%、联网率100%、验收率100%,有效性审核率为100%。十师加大环境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力度,环境违法案件立案数、结案数和处罚力度显著提高。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兵团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极大促进了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从调查情况看,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环境基础仍显脆弱。兵团在古尔班通古特和塔克拉玛干两大沙漠的边缘地带及绵延2000多公里的边境沿线呈“两圈一线”的战略空间分布,这决定了其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土地沙漠化、耕地盐碱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生态系统问题仍比较突出。虽然已形成独特的农业灌溉模式,但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等仍严重制约着兵团“三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团场农田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不可降解农膜回收不利,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大型禽畜养殖场粪便、尿液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排放,污染地下水环境和空气的现象较为普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依然存在。工业主力仍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能源消耗型为主,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于发达省区,发展粗放、能源消耗高、技术附加值低,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在实现经济转型、结构升级、转变增长方式方面与生态文明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环保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部分师环保基础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排水管网等建设滞后,存在污水无序排放、采暖锅炉林立、固废无处堆存,大风天气尘土飞扬的现象;一些团场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番茄制品废水没有集中处理而直接排入排碱渠;部分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四)社会各界环保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投入不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发展、轻环保及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企业还存在着“效益至上”的观念,履行环保责任的意识不强,违法排污、非法排污、超标排污的行为时有发生;职工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使用农药、化肥、农膜时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无序开垦荒地,无序扩张放牧,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从一师的抽样调查来看,当地商店、超市执行限塑措施执行率仅50%;65%的被访者表示使用一次性餐具;家庭节水器具使用率低;公交出行率20%;82%的被访者没有垃圾分类意识。
三、推进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监督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社会系统工程,也将是兵团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兵团各级各部门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充分发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统筹、协调、指导的作用,根据兵团产业特点和城镇化建设实际情况,深入探索不同师团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成效考核制度,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产业化及城镇化建设;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做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严守生态红线;通过公开通报、挂牌督办、限产停产等措施,加大违法企业惩处力度,严打各种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落实责任分工,层层传导压力,推进长效机制。
(二)优化产业结构,力促技术创新
制定符合各师生态条件特点的产业发展规划,走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突出农业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开发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依托具有浓郁西域特色的物产资源,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督促已建成污染减排项目稳定运行发展;充分发挥兵团人文特点、人造绿洲和自然景观等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宣传屯垦文化,打造生态旅游。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防治退化土地、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加快机制体制创新,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规划建设、资源开发利用、重大产业发展布局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积极推进规划、战略、政策的环评工作,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系和沟通,重大决策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完善信息公布制度,定期发布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成效状况评价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财政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提高水资源再利用率,以及农业使用碱水混合灌溉,实施信息化测水灌溉技术;建立重点项目后评价机制,重点检查资源环境相关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果,对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等开展审计。
(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树立生态文明健康新风尚
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做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工作。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要开辟专题专栏,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及时报道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好经验、好做法,重点宣传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等新技术、新能源的发展模式,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热爱资源、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生态文明意识。同时还要发挥媒体对生态建设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办公室根据第一师调查队、第四师调查队、第七师调查队和第十师调查队调查资料整理。)
[1]“359”绿色生态体系建设工程:“3”即指“阿克苏河、塔里木河、叶尔羌河”三条河流;“5”即指,“沙井子灌区、四团灌区、五团灌区、六团灌区、塔里木灌区”五大灌区;“9”即指“塔南二干渠防风固沙基干林、塔北二干渠防风固沙基干林、塔北北缘防风固沙基干林、塔南南缘防风固沙基干林、阿塔公路绿色长廊;塔里木河、阿克苏河、多浪河护岸林;四大水库防浪护堤林、1—6团场界林、新玉阿公路绿色长廊”九大防风固沙基干林工程。